赤點石斑魚
赤點石斑魚玖瘸,學名Epinephelus akaara砌纸,俗名為石斑钧鸥、紅斑,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種挨队。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弧可。我國產于南海和東海南部蔑匣,廣東沿海產量較多。
石斑魚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棕诵,為暖溫性中下層魚類裁良,多生活在巖礁底質海區(qū),常棲息于沿海島嶼附近的巖礁間、珊瑚礁的巖穴或縫隙中价脾,一般為夜行性牧抵,利用其嗅覺尋覓食物,白天則隱藏于巖穴內侨把。石斑魚性兇猛犀变,肉食為主,喜食魚座硕、蝦攘体、蟹類好浆,不喜歡結群门痕,饑餓時有自相殘殺現象。對鹽度的適應范圍很廣浓朋,可生活在11~41%的鹽度范圍內困喜,最適水溫為22—28℃,18℃以下時食欲減退磨搭,15℃以下魚體就失去平衡裤能。
老虎斑
石斑中的普通品種,身體黃色至淺褐色缭亦,以金黃色最靚勿玖,有五塊不規(guī)則的深褐色斑紋垂直排列,全身布滿密集的細小褐色斑點培穆,在斑紋上的斑點顏色較深场比,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紋,魚皮厚糙笛,頭腩豐滿模庐,多肉爽脆。
體長橢圓形油宜,側扁而粗壯掂碱。口大慎冤,具發(fā)達的輔上頜骨疼燥,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牙,兩側牙細尖蚁堤,可向內倒伏醉者。前鰓蓋骨后緣一般具鋸齒,下緣光滑违寿,鰓蓋骨后緣具二粗棘湃交,鰓耙中長,數目較少。體被細小櫛鱗搞莺,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息罗,無缺刻,一般具11鰭棘(稀少為10個)抛现,14—18條鰭條轴艇,臀鰭具3鰭棘,8—9鰭條贾反,第鰭棘最強婆掐。尾鰭圓形、截形或凹形七萧。幽門盲囊10—20個呜紊。
鸚嘴魚(蘇眉)
側牙鱸 藍鰭金槍魚(英文:Bluefin Tuna)是金槍魚類中最大型的魚種。身體短而結實憋勇、錐狀細長的身軀碧碉,尾鰭成交叉狀;身軀底部至側邊的色彩明亮夫凭,上身軀則是深藍色炒肚,鰭是深暗色,小鰭則是呈現微黃色妇乏,尾柄隆起嵴呈黑色酱赘。全身被鱗,口相當大肺素,眼不大恨锚,胸鰭短,末端不到第一背鰭的中央压怠,這是本種的最大特點眠冈。體長一般1—3米,大者長達3米多菌瘫,體重700多公斤
簡介
英文名:Northern Bluefin Tuna
俗名:北方黑鮪
產地及產期:
分布在北半球溫帶海域蜗顽,棲息的水溫較低,主要漁場在北太平洋的日本近海雨让,北大西洋的冰島外海雇盖、墨西哥灣和地中海。
介紹:
中國大陸名稱:藍鰭金槍魚
中國臺灣名稱:北方黑鮪
日本語名稱:クロマグロ
英語名稱:Northern Bluefin Tuna
藍鰭金槍魚是生長速度最慢的金槍魚種類栖忠,壽命長達20年或以上崔挖。成體的藍鰭金槍魚長度可以達到3米,重量達到400千克庵寞,是金槍魚種類中體形最大種類狸相。魚體呈黑色而胸鰭小的特征。分布在北半球溫帶海域,棲息的水溫較低荡档,主要漁場在北太平洋的日本近海腥默,北大西洋的冰島外海、墨西哥灣和地中海俭般。高脂肪期的藍鰭金槍魚味道最好匿微,價格最高。該品種捕撈量不到全球金槍魚總捕撈量的1%雕零,也稱真金槍魚翎味。主要適用于作高檔生魚片,其市場全部在日本斟漏。
特征
北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外觀幾乎與大西洋金槍魚完全相同民逾,一些當局認為它們屬于兩個單獨的種群。但是锈犯,最近的遺傳分析表明语验,這兩個種群最好被視為充分種群道葬。由于這個兩個種群還未被混淆献爷,因此它們作為分開的種群來進行管理。
北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生活在日本和菲律賓陷揪,日本海的南部的本州惋鸥。
藍鰭金槍魚大部分雌魚產卵可能多達10億個。幼魚在洋流的作用下北上悍缠。一些幼魚往東遷移至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卦绣,在西太平洋繁殖。大部分金槍魚在2歲的時候回程飞蚓,還有一些要過更長的時間再返回滤港。
根據記錄,最大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體重重達555千克趴拧,體長長達3米溅漾。然而,由于過度捕撈金槍魚著榴,如今金槍魚個體平均重量僅達7千克添履。北太平洋藍鰭金槍魚性成熟為5歲左右,最高壽命為25年脑又。
捕撈季節(jié)
在西太平洋地區(qū)暮胧,全年都可捕撈到北太平洋藍鰭金槍魚。而在東太平洋地區(qū)噪终,只有在美國和墨西哥的西海岸磕泡,可以在夏天和初秋捕撈到北太平洋藍鰭金槍魚。
藍點馬鮫
章紅
五帶豆娘魚
雀魚
形態(tài)特征 體呈球形,尾短小萎括,側扁呀埠,皮膚光滑,無顆粒小棘或骨質瘤突吴位。皮須有或無颠请,眼上側位,口中大嚣刺,前位誉倦,上頜稍突出。兩頜具絨毛齒群揪孕,犁骨及腭骨無齒肿夜,鰓孔頗小,上側位梧杯,鰓蓋條6色查,背鰭2個,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撞芍,胸鰭寬大 秧了,基底向前,向下伸延序无,腹鰭愈合成一圓形吸盤验毡,尾鰭圓形。背鰭Ⅵ~Ⅶ~8~10帝嗡,臀鰭7~9晶通,胸鰭20~25,尾鰭10~11哟玷,上頜至鰓蓋區(qū)有3~4對長棒狀皮須狮辽,體色綠色到褐色,腹面色淺巢寡,第二背鰭喉脖、臀鰭和尾鰭具淺色小斑。
拉丁文學名:Histiophorus orientalis
英文名:Sailfish
別名:扁帆讼渊、箭魚劲吐、劍魚
旗魚屬洄游性的魚類,外形略扁针榜,呈流線型拣九,肌肉發(fā)達,最大的旗魚可長達數米途殖,重達上百千克含薄,是海洋中游速最快的魚類之一瞒籍。旗魚在大西洋、印度洋和太平洋分 布廣泛谓牢,中國的南海和東海南部也有分布奇忆。旗魚肉嫩肥美,其肌肉的顏色不同巩烤,有白色享处、淡紅色、鮮紅色等铡喊,營養(yǎng)價值極高喝撒,是高級魚類食材。
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大洋性魚類诅岩,是公認的短距離內游泳速度最快的魚類讳苦。旗魚全年均有產量,一般市面常見的有雨傘旗魚(芭蕉旗魚)吩谦、立翅旗魚(白旗魚)鸳谜、黑皮旗魚(黑旗魚)、紅肉旗魚式廷。
旗魚種類較多咐扭,主要有真旗魚、目旗魚懒棉、黑皮旗魚草描、芭蕉旗魚,其習性大同小異策严。體延長,稍側扁饿敲,長可達5米多妻导。一般形體重60千克以上,有的可達600千克 以上怀各。前頜骨和鼻骨向前延伸央垢,構成尖長喙狀吻部,形似寶劍士挽。體呈青褐色泞征,有灰白色圓斑。第一背鰭長而高您脂,有黑色斑點无俏,像隨風飄展的旗子,故稱旗魚蛀田。
這種魚為熱帶和亞熱帶大洋性上層魚類猿饿。性兇猛褂洽,游泳敏捷迅速,攻擊目標時耀骆,時速可達110英里痛祈,還可潛入800米深的水下。
旗魚屬肉食性魚類卢掖,常以鲹魚暴撼、烏賊、秋刀魚等為食甘有。釣餌一般選用鮮活的真鲹廊散、室鲹、飛魚梧疲、烏賊允睹、魷魚、秋刀魚等幌氮,亦可使用塑膠制的烏賊缭受、小魚、大蝦等擬餌该互。 繁殖習性 雌雄魚容易區(qū)別米者,成熟生殖期的雄魚體色艷麗,處在發(fā)情階段的雄魚宇智,體上星條紋散亂不齊蔓搞;雌魚體色較暗,腹部寬大肥滿随橘。產卵箱中要有水草喂分、砂粒和增氧設備。雌魚排卵延續(xù)6-7天协伴,每天10-20余粒不等吱裙。然后撈出雌魚,留下雄魚杨趣,雄魚極其愛護后代臭颈。增氧器輕輕增氧,不要停止凡搪。1周左右伺狮,仔魚陸續(xù)破膜而出。
鰩魚
鰩(yáo)魚是指鰩形目 Rajiformes的魚類轨凡,包括2亞目莱妥,共8科約49屬315種。中國產6科8屬28種苏涧。吻圓鈍或突出玄冬,側緣無吻齒第哲。犁頭鰩亞目Rhinobatoidei有4科9屬48種。吻三角形 颜懊,突出或鈍圓财岔,邊緣無吻齒。胸鰭擴大前伸形成中大或寬大體盤河爹,鼻孔距口遠呈原始型匠璧。背鰭2個,無硬棘咸这;尾柄粗大夷恍,尾鰭發(fā)達。廣泛分布于熱帶和溫帶各近岸海區(qū)媳维。鰩亞目Rajoidei有3科酿雪,中國產2科。體盤寬大侄刽,近亞圓形或近斜方形指黎。胸鰭前延,背鰭一般2個州丹,位于近尾端醋安;腹鰭前部分化為足趾狀構造,具有掘沙土的功能墓毒。尾側常具1對長紡錘形發(fā)電器官侠森。
分布于全世界大部分水區(qū),從熱帶到近北極水域笨墙,從淺海到2700m以下的深水處磺勋,主要生活在東海和南海。日本的沖繩地區(qū)是鰩魚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孔菱,當地政府已將其列為一個主要的參觀景點巨啤,在那里的水族館開設有專門的區(qū)域供人近距離觀賞。
鰩魚內骨骼完全由軟骨構成撕星,有些部位鈣化后也有一定的硬度,但不同于經過骨化形成的硬骨組織涉床。體表被楯鱗唧窄,在發(fā)生上是由外胚層和中胚層共同形成;楯鱗和牙齒是同源結構迅忆【坎遥口的位置不在吻端而位于腹面,橫裂(故稱橫口類)苇裤;偶鰭呈水平位治拿;尾鰭為歪尾型摩泪。胃的分化明顯,有獨立的胰臟和發(fā)達的肝臟劫谅。腸內有螺旋瓣见坑。無鰾。鰓間隔特長捏检,延伸至體表與皮膚相連,因而鰓裂直接開口于體表荞驴。心臟具動脈圓錐。雄性的生殖管道借用中腎管贯城。單一的泄殖腔孔開口于體外熊楼。雄性有交配器,稱鰭腳能犯。卵生鲫骗,卵胎生或假胎生,體內受精踩晶,體外發(fā)育或體內發(fā)育执泰。產卵量小,但成活率高俊瞬。腦發(fā)達危葵,比硬骨魚還要高級。大腦體積大兑蹈,大腦頂部也出現了神經物質蠢缚。
馬頭魚
馬頭魚Branchiostegus argentatus ,又red horsehead污祭,white horse-head 锐校。鱸形目,方頭魚科慨蜒,方頭魚屬矮按。
學名甘鯛、銀方頭魚歉羹、白方頭魚膨泄、瓦刀魚、日本加吉帅挫、方頭魚段丸、紅馬頭。因為頭部呈方形抡草,魚身側扁饰及、背部微微凸起,頭較大而高康震,口小燎含,側線發(fā)達宾濒,有幾分像馬頭,故稱馬頭魚屏箍。眼上側位绘梦,眼后側有菱形斑紋。體被中型櫛鱗铣除,側線完全谚咬,高位,近直線形尚粘。體背側紅色择卦,腹側略呈白色。臀鰭中長郎嫁,邊緣淺藍色秉继;尾鰭雙截形,滿布蠕蟲狀黃色斑紋源相。長達30~40厘米折司。品種依身體色澤分三種:有金甘鯛、紅甘鯛下乱,白甘鯛耿把。馬頭魚中以白馬頭魚味道最好,肉質軟滑条肢。
屬暖溫性中下層魚類舍仙,分布于菲律賓南部到中國、朝鮮和日本南部海區(qū)稀忘,中國沿海均產云钻。通常棲息于水深150米以淺的砂泥底質水域。產卵期為9~12月扣筛,卵浮性聋寻。為肉食性之魚種,以小魚水导、蝦等坠狡,十足類、多毛類為食遂跟。 是方頭魚類中生活水深最淺的一種魚擦秽。
可用于美容瘦身、軟化血管漩勤、排腸毒。
分類
方頭魚科中缩搅,有紅方頭魚越败、白方頭魚触幼、黃方頭魚、狐色方頭魚和細方頭魚究飞。紅方頭魚在眼睛的下方有一條倒三角形的銀白色帶置谦。在尾鰭的黃色縱帶下方沒有斑紋。紅方頭魚在水深20-160米的泥沙底上掘洞筑窩亿傅,吃底生動物媒峡。產卵期為5-6月份。其肉味道較淡葵擎,但做成醬腌或魚干很好吃谅阿。身長一般為25-35厘米,大的可達45厘米某蛆。分布于中國南海碴秽、日本本州中部以南。
方頭魚中诸跳,紅方頭魚的數量最多承叫,釣獲量也最大。一般使用大型的蟲餌或蝦等彼使,采用船釣法垂釣织鳖。垂釣時先選好泥沙底釣點,一邊讓船隨波飄蕩接馏,一邊垂釣卷哟。鉛墜要做得適合在水底滾動,以使鉤餌能夠進入方頭魚的窩里仪彪。餌料送不進魚窩是很難釣到方頭魚的原俘。方頭魚中個兒最大、味道也最棒的要數白方頭魚蒲坐。但是這種魚的數量較少竿刁,很少釣到。黃方頭魚樣子與紅方頭魚相似搪缨,但棲息于更深的海底食拜。這種魚個頭不大,味道也不如紅方頭魚副编。
狐方頭魚棲息于珊瑚礁或巖礁周圍的沙石底上负甸,是很受人們喜愛的稀有觀賞魚種。它在石頭下面挖洞筑窩痹届,吃底生動物呻待。體長30-45 厘米。分布于日本沿海,琉球群島以南蚕捉;夏威夷奏篙、紅海、南非迫淹、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秘通。
細方頭魚與狐方頭魚一樣,也是稀有魚種升筛,身長25-30厘米振沾。分布于夏威夷、南非柳竟、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莽恩、日本沿海。
赤魟
屬軟骨魚綱陕券,下孔總目偏笋,鲼形目,魟科欧舒,魟屬莱艺。 俗稱:鯆魚,草帽魚阐拭,蒲扇魚榄集,黃貂魚。 英文名:Red stingray掺厦。 最大尺寸:197英寸(約合500厘米)苗率,1323磅(約合600公斤),不含尾巴身體長度達到95英寸(約合240厘米)聚谁。
棲息地區(qū):湄公河沿岸母剥、東南亞地區(qū)。
身體極扁平形导,體盤近圓形环疼,寬大于長。吻寬而短朵耕,吻端尖突炫隶,吻長為體盤長的1/4。眼小阎曹,突出伪阶,幾乎與噴水孔等大。噴水孔緊接于眼后方处嫌;口栅贴、鼻孔斟湃、鰓孔、泄殖孔均位于體盤腹面筹误。鼻孔在口的前方桐早,鼻瓣伸達口裂】劳纾口小,口裂呈波浪形订岗,口底有乳突5個喇喂,中間3個顯著。齒細小囊骆,呈鋪石狀排列雪奠。體盤背面正中有一縱行結刺,在尾部的較大筏匪;肩區(qū)兩側有1或2行結刺踪启。尾前部寬扁,后部細長如鞭慢俄,其長為體盤長的2-2.7倍茧天,在其前部有1根有鋸齒的扁平尾刺,尾刺基部有一毒腺妄结。在尾刺之后磨夕,尾的背腹面各有一皮膜,腹面較高且長蔓姚。體盤背面赤褐色捕虽,邊緣略淡;眼前外側坡脐、噴水孔內緣及尾兩側均呈桔黃色泄私,體盤腹面乳白色,邊緣桔黃色备闲。
炮彈魚
英文名:Bullet mackerel晌端,炮彈魚屬皮剝純科魚類。魚體 20 --30 厘米浅役,卵圓形斩松,頭大,嘴部黃色觉既,頭部呈圓錐狀惧盹,像個槍炮的子彈頭。
炮彈魚可以自由伏臥瞪讼,當遇到危險時钧椰,會迅速鉆入珊蝴礁洞中,豎起背鰭將自己緊緊地固定在洞里。該魚肉食性刻吵,非常貪食恼孩,牙齒銳利無比,能咬碎石珊瑚苦突。其適宜水溫為 26 --28 ℃ 牙硫。可以喂魚肉街剂、蝦肉防徊、顆粒料和小魚、小蝦绎弯。它喜歡獨居选芦,常躲在巖石叢中。不可同小型魚或珊瑚蟲版逼、憾牧校葵等混養(yǎng)。
炮彈魚具有菱形的身體钮隙、多變化的顏色及特有的游動方式(以擺動背鰭及胸鰭的方式游動)阅嘶,嘴巴小但有力氣,頭部大您宪,可以很容易的被辨認出來奈懒。
來源:漁美人
|